首页 栏目首页 > 管理 > 正文

骨化性肌炎


(相关资料图)

右侧闭孔外肌水肿增厚;CT显示肌束内沿肌纤维走行的骨化密度灶,注意右侧耻骨下支陈旧性骨折;MRI平扫等信号为主,T2显示边缘不完整的低信号环,增强扫描边缘明显强化。

多发生于外伤或烧伤后,尤其是外伤后。可发生于任何易受外伤的部位,但以肘部和臀部多见。往往由于软组织内出血,血肿形成后逐渐机化、钙化以至骨化所致。早期,机化的血肿内有大量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,病理上类似肉瘤样改变。约1月后,病灶的外围出现钙化,并逐渐向中心区扩展。4~5月后,逐渐骨化,外围为致密的钙斑或骨组织,中部为低密度的类骨质。其后,病灶慢慢缩小,甚至消失,或与邻近的骨融合形成一骨块。临床表现多有明确的外伤史。早期,伤处疼痛,并可扪及包块,可有压痛,邻近关节活动受限。后期,肿块可缩小,并逐渐变硬,多无明显症状,或仅有局部活动不便。

【影像学表现】

由新鲜血肿到逐渐机化、最后骨性肿块形成,骨化性肌炎的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的表现。早期阶段,可仅在MRI上出现受累肌肉边界模糊、较大范围的水肿。外伤3~4周后,X线平片开始显示淡薄的无定形钙化影。邻近的骨可出现骨膜反应。CT可早于X线平片显示特征性的层状钙化。1月后,病灶逐渐局限,边界清晰的层状钙化出现,并向中心渐行性发展。与邻近的骨皮质之间,有一透亮间隙相隔。4~5月后,骨化开始,肿块内除斑片状钙化外,多可见有网状致密影。而后,骨化逐渐明显,呈条纹状或层状结构,与肌束方向平行,肿块逐渐缩小,软组织成分逐渐减少,主要为骨性成分组成。典型的成熟的骨化灶,可见清楚的骨小梁结构。有时可表现为病灶边缘致密,中部较淡,蛋壳样囊状改变,最终病灶将形成片状或块状骨块。

【诊断与鉴别诊断】

骨化性肌炎,需与皮质旁骨肉瘤、骨外骨肉瘤、骨外软骨肉瘤及骨外软骨瘤鉴别。皮质旁骨肉瘤好发于胭窝处,肿瘤常环绕骨干生长,有密度较高的瘤骨形成,无正常骨结构,病灶与附着骨间虽有一透亮间隙,但不完全分开。骨外骨肉瘤较少见,瘤骨位于肿瘤的中央区,外围区较淡或无瘤骨。而骨化性肌炎的钙化或骨化位于瘤骨的周围,至成熟骨块形成时无软组织肿块存在。骨外软骨肉瘤罕见,多有较大的软组织肿块,肿瘤的特征性环状或斑片状多位于肿瘤中心区,外围的钙化较淡而分散。骨外软骨瘤少见,好发于手足部或长骨附近。肿瘤的骨化位于中心区,多伴有不同形态的钙化,尤以环状钙化为特征。无外伤史,肿瘤可缓慢增大,并有明显临床症状等有助于鉴别。

参考文献:《实用放射学》第3版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